365bet体育在线_365bet体育平台-【中国科学院】@

图片
365bet体育在线_365bet体育平台-【中国科学院】@:

《平安校园》杂志刊发365bet体育在线_365bet体育平台-【中国科学院】@校长郝文斌署名文章《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实践指向》

发布日期:2024-08-31  点击量:

8月出版的《平安校园》杂志刊发了365bet体育在线_365bet体育平台-【中国科学院】@校长郝文斌署名文章《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实践指向》。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支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分类改革中锚定方位、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力求形成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持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把握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方向指引

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进变得愈发重要。应深刻认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和内在规律,将三者作为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协同推进。如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根本上讲,需要在把握方向、应对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科学谋划布局。

承担高等教育应对新变局的责任使命。当前,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呈现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态势,围绕争夺科技创新制高点的竞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这对我国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365bet体育在线_365bet体育平台-【中国科学院】@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和统筹部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洞察,进一步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方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应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举措,下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先手棋”,以坚持“四个面向”和做好“四个服务”为指引,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激发协同创新这个“动力源”,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创新。

把握高等教育发挥龙头作用的发展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重中之重的发展任务,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高等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这要求高校必须锚定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方向,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逻辑”,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生命线",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根本性问题。在办学规模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努力实现内涵发展“质”的快速提升,加快实现从“以量谋大”到“以质取胜”的战略转型,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开辟新赛道、持续塑造新优势。

紧抓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的机遇契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增强高等教育体系竞争力的内在规律要求。《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在学总规模达4655万人。这一发展情况大大改善了劳动力素质结构,助力中国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一方面国家“双一流”高校有力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行业高校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越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愈发不可替代。不同高校应在分类改革中,找准发展定位、凝练优势特色、打造办学品牌,通过错位竞争把学校办学特色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因时因势因地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功能性作用,真正走出一条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发力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求高校按照育人核心更加突出、育人质量更加优异、育人平台更加开放的原则,统筹推进育人体系、体制机制、学科专业、师资建设、教育评价、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改革,切实提升改革发展质效。

构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为根本着力点,充分发挥教育元素整体性育人功能,重点推进育人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确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力发挥育人功能;在学校育人工作格局中,坚持以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为内容,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着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根据学校育人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从内外兼修等方面着力,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到位。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和根本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推进学科专业之间系统整合,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导向”,在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促进育人资源共享。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与专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着力推动约束激励机制和教学水平长效提升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保障机制改革。

构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学科体系。高校应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打牢学科发展基础,推动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发现学科发展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敏锐捕捉新的学科生长点,使学科发展持续获得竞争新优势。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前沿动态、社会现实需求、学校现实基础,不断提升学科实力、彰显学科特色。围绕主要着力方向,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目标、确保成效,以学科领域内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鲜明的学科特色优势。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开展集中攻关,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促进学科育人成果转化。

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体系。高校应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科学制定人事人才工作整体发展规划,统筹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创新柔性引才机制,集聚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学科穿透力的领军人才。重视教师发展,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坚持师德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注重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教学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引导教师做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家,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做既授业又传道的“大先生”,热爱讲台、默默奉献;做学生“报国梦”与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永葆乐教爱生的仁爱之心。

构建以质量文化为基础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把增值性评价作为重要考量,把形成的重大影响力作为重要评价。从构建科学教育评价机制入手,以师德师风为根本要求,以增值性评价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凸显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实际贡献,彰显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价值作用。聚焦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上取得的新突破,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活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和贡献,彰显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构建科技数字赋能的现代教学体系。高校应紧紧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聚焦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支撑平台等方面需求,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国家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组建一批人工智能、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综合交叉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研究群体,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现代化,推进教学数字化,树立“互联网+”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实现教学方式由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转变,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包括教学资源需求库和成果库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需求及时掌握、项目精准实施、成果有效转化。

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原则方法

高等教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作重点必须由如何做大转向如何做强,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理念、目标、政策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高校只有明确努力方向,找准工作着力点,运用科学的原则方法,才能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高等教育,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把高校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好。高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集体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定位。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理论学习,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研究规律、大学治理规律的研究和把握能力。强化领导班子担当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统筹结合、同频共振,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和塑造者,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从发展规模和项目量化上评价,更要考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战略上的贡献度。高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系统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发展规律,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培育有机融合,真正成为高水平人才的培育孵化摇篮。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指高校办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的根与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创新"就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求改革要上下衔接、左右联通,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按照教学规律育人,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创新供给,推动实现教育资源更高质量更加公平配置。

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要求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建强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激发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活力。高校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以大学章程为核心,提高规章制度建设质量,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加快构建权力监督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畅通师生意见表达渠道,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回应广大师生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要突出系统化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破除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观念束缚和机制弊端,注重由要素发展观转向整体发展观,从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评价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性塑造,以高质量统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有组织科研优势,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育人场,实现科技攻关过程、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环节、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能力,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启发民智、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创造文明的发源地。这就要求高校在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上持续发力,践行新质生产力理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强高等教育之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